『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周四上午,创作课开始。
姜哲坐在画架前,描绘一张水彩稿。
从周一到周三,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在学校中几个特定位置,观察从黄昏到天黑,校园中的变化,其中有光线,色调的变化,还有师生们的活动。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能提供丰富的素材。
他初步想好三个腹稿。一幅表现在食堂门前,路灯明亮的一条路上。第二幅描绘教学楼前的空地,第三幅是通往操场的道路。
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强的路灯,人物活动场景与环境色形成对比。
所不同的是,两边的树木建筑不同,色调有差异。
姜哲把腹稿,全部用水彩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拿着三幅草稿,请迟老师指点。
迟老师依次观赏三幅草稿,半晌之后说道:“这张画的是,食堂门口的通道?”
“对。”
“颜色偏冷,人物缺少一些变化。另外一张教学楼前的场景,因为灯光光源多,所以,色彩丰画活跃,画面气氛很好。这两张都不错。”
他指着第三章,说道:“这是通往操场的路,特点不够鲜明。建议你重点考虑前两幅。
你要想清楚,是表现夜景为主,还是人物为主。
如果重点表现人物,那么场景就要变小。如果重点夜景,就可以保持现在的状态。”
“明白了,谢谢老师。”
姜哲回到自己的位置,权衡过后,决定把两幅草稿,都变成正稿。
于是,重新调整构图。
教学楼前的场景,他想改为表现人物,人物所占比例增加,以灯光的变化,衬托人物动作,情感。
另一幅,食堂门前道路的作品,改为表现黄昏时的场景。
姜哲打算在学校的时间,创作人物画,回自己的画室,再创作黄昏风景画。
调整构图和结构,需要取舍。场景缩小,配景改变,特别是教学楼门前,进进出出的人物有很多,不可能都细致刻画。
他重点选择了几个人物,作为重点。
两个背着书包的人,一边聊天一边行走,两人神态和动作亲密,像是恋人。他们前方还有一個人,低着头,走的很急。
一对恋人身后几步远的地方,还有一女生,正在回头招呼同学,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后面走过来的人,逐渐变得模糊,显示空间和光线的变化。
姜哲看着草稿,觉得画面的戏剧冲突不够,回想自己发现的那些有趣场景,很快便有了主意。
他在一对亲密的恋人身后,又加了两个人,不过,这一对恋人正在闹别扭。女生用力的甩开了男生的手,脸朝向另一个方向。男生靠正努力贴近女生,似乎是想从另一个方向,再试试。
如此,整幅画面的一组人物,成了有趣的组合。
一个男生在前;一对亲密的恋人在后;然后是吵架的恋人,最后是一个女生在招呼什么人。至于观众会产生什么样的联系?那就由他们去想吧。
姜哲为了让画面不至于太过死板,还把这几个人的位置和明暗,进行变化,让画面变得更有趣味。
特别是吵架的恋人,女生的半张脸,隐藏在阴影中,看不清楚。
姜哲画好草稿,就开始在一张56×80cm的油画布上起稿。因为尺寸不大,所以,一组人物以及周围配景,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面积。还有三分之一,是环境和天空。
时间原因,在画好底稿后,他直接用直接画法,从人物开始刻画,描绘环境时,尽量一次完成。
下午,他完成了第一遍刻画,就回到自己的画室。
正在考虑,是开始创作新作品,还是临摹名作的时候,廖姐的电话打进来。
“廖姐,什么事儿?”
廖姐先询问姜哲的近况,然后说道:“我今天看到咱们省文化报上,有你的消息,你联系了报社做宣传?”
姜哲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我没联系?”
廖姐说道:“省文化报上,刊登了你作品获奖,特别是拍卖的信息,还刊登了一张你的作品。”
姜哲说道:“没人对我打招呼?您觉得有问题?”
廖姐说道:“他应该是转载。暂时看不出问题。明天,让汪真给你找一份报纸,你自己看一看,就知道了。既然伱不知道,那我找人给你问问。”
“好,谢谢廖姐。”
姜哲已经想到,这会不会就是,系统所说的特殊机遇?
他查看系统,但系统只有荣誉值增加的提示,或许就是这一则报道有了作用。
姜哲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影响这件事,干脆放下,开始考虑新的创作。
今天,在学校创作的人物画,表现了校园生活,另一幅创作,就要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感。
姜哲想到表现黄昏时的景色。
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吃过晚饭,或散步或者去活动,也有人准备去学习。此时,大部分人处在休息、放松的状态,那么,作品应该表现安静,祥和的气氛。
他调整草稿后,为正式创作做准备。
第二天,姜哲来到班级画室,看到付敏几个人站在自己的作品前,观摩评论,
付敏见到他过来,询问:“那个吵架的人,你画的是谁?”
作品虽然没完成,由于动态刻画生动,所以几个人都看到有趣的瞬间。
姜哲说:“这是我看到的,不认识。”
“跟我们说说。”其他人也好奇。
“真不知道。”
几个人说话的时候,迟老师走进教室。
学生们纷纷回自己的位置,不用老师提醒,自觉开始创作。
迟老师巡视了一圈,来到姜哲身边,说道:“昨天,我看了你的画,改的不错,把你的长处发挥出来了,慢慢画,别着急,今天画不完,可以延长时间。只要拿出好作品就行。”
“谢谢老师。”
姜哲开始在底色上做进一步的刻画调整。虽然画的是天黑后的景象,但在处理天空和周围环境时,并不是一味的画黑,而是画成一种蓝灰,朦胧的色调。
几个人物所处的位置,有灯光照射,明暗对比突出,有点像舞台效果,画面左边,能看到教学楼入口和一部分建筑。建筑的一些窗户中,透出的灯光。
姜哲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着重表现动态和神情,虽然因为尺寸关系,不得不概括一些细节,但依旧可以画的非常生动。
人物在肤色,在灯光下的变化,学生们流行的服饰,尽量的贴近现实,同时,不同的颜色,融入整幅画的色调。
他一鼓作气,在下午要放学前,完成了作品。
系统给出了精品的评价,
姜哲把作品留在画室,等待老师们的评分。
迟老师嘱咐学生,可以在下周二前,继续修改作品。
姜哲打算利用周六,周日,再画一幅风景画,拿过来参与评分。
他刚坐上车子,汪真打来电话。告诉他,已经拿到省城那边的报纸,问要不要给他送过来。
姜哲想了想,说道:“我原本准备回家,先去直接去你的画廊吧。”
“好,我在办公室等你。”
姜哲很快驾车汪真的画廊,敲开门,看到汪真正坐在办公椅,看报纸。脸上带着笑意。
桌上摆着另外几份报纸。
姜哲很期待,报纸上会怎么报道自己。
汪真找出一份报纸,递给姜哲。“看看,两份报纸对你的评价不错。”
“两份?”姜哲问道。
汪真说道:“省城的文化报,是昨天出的报道,有你的信息。”
她抖了抖手中的一份报纸,“这是今天的一份。档次要低一些的,也写了你的信息。”
姜哲先拿起廖姐说的那一份报纸,找到了相关信息。
报道的篇幅不长,记录了他在米国获奖,以及作品拍卖的信息,并且刊登获奖作品。最有意思的是,这位记者还刊登了姜哲的山村组画,也就是被省美术馆收藏的那幅画。报道中后面还有美术馆的评价,说是很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虽然印的也不是很清楚,但画面的主要内容,能看出来。
姜哲并不知道,这位记者,为什么会报道自己,幸好,报道中说的都是好话。
今天,他发现一直有荣誉值进账,应该与报道有关系。
“这一张,就更有意思了。”汪真递给他第二张报纸。
这是一份地方报纸,只不过,也在省城。不大的版块上,报道了四位年轻的优秀画家,其中有姜哲的信息。
姜哲看到,报道中还有一个人——林漪。作品入藏省美术馆的时候,与自己竞争的那位女画家。
其余人,他不认识。
姜哲把报道通读一遍,觉得这位记者虽然报道了自己获奖的事,但是,似乎是想把其他人和自己绑定宣传。
“我和另外三位没什么关系,被他一说,好像我们很熟悉。”他对汪真说道:“他要报道,都没跟我打招呼。”
汪真说道:“人家转载的是文化报的信息,文化报转载的是滨海新闻报的信息。”
她劝慰道:“这件事,你就别纠结了,不管是不是另有目的,人家毕竟是帮你做了宣传。这个时候,你不能追究细节。”
她再次拿起报纸,“看看,人家说了,山村组画,是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关注社会生活,充满了人文关怀。”
姜哲无奈:“我自己都不知道,作品属于现实主义,他倒是给我总结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