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

我的书架

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大明。

老朱看着天幕里那尸横遍野的明军。

脸色阴沉。

他默默拿起石鉴。

马皇后也不在阻拦。

几十万士兵就有几十万家庭。

他们没必要把性命搭在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上。

一道五彩光芒笼罩宫殿。

光芒消失后。

朱元璋的身影已然不见。

……

【白沟河之后,李景隆先退到德州,然后又退到济南。】

【朱棣乘胜追击,本打算取道山东直扑南京,但在济南遭到山东参政铁铉的抵抗,围攻数月不下,只得无功而返。】

【公元1400年九月,铁铉升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赞理大将军军事,左都督盛庸为大将军、历城侯、总平燕诸军北伐。】

【李景隆被免职召回南京。】

【是年年底,燕军在东昌大战中被盛庸击败。】

【建文帝被这次捷报所鼓舞,在恢复了齐泰和黄子澄的职务。】

【公元1401年三月,在夹河大战中,燕军击败盛庸。】

【四月十七日,建文帝重新罢免了齐泰和黄子澄,而以茹瑺取代齐泰。】

【此时,茹瑺和遭贬的李景隆是朝廷里的主和派领袖。】

……

{???不是,你这就投了?}
{这是白沟河一战给打崩了?}

{一时也不知道你是干什么……}
……

大宋·神宗时期
你们不知道,朕熟悉的很啊!

赵顼看着天幕一脸无奈。

这种重新组合的格局他可是太熟悉了!
当胜利似乎在望时,齐泰和黄子澄被官复原职。

当战局不利时,他们又被罢了官。

这不仅是建文帝意在安抚燕王的一种象征意义的变动。

它表现了在建文帝周围存在着严重的党争!
……

【公元1402年正月,朱棣进改变战略,决定绕过山东,长驱南京。】

【三月,朱棣进入宿州。】

【三月初七,在灵璧南面的祁门山被徐辉祖打败。】

【三月十二日,朱棣利用徐辉祖突然被召回和援军到来的机会,对在灵璧驻兵的平安发动突袭,抓获了平安本人和其他几个重要将领。】

【四月初三,攻破淮河上盛庸防线,并在绕过了淮河附近的凤阳和运河上的淮安这两座坚固设防城市之后,以闪电的速度直下淮河。】

【四月十一日,攻占扬州。】

【四月二十五日,朱棣的部队被盛庸的水军挡在南京对岸的浦子口。】

【四月二十七日,指挥长江舟师的都督佥事陈瑄叛投燕王,朱棣乘舟渡江,未遇抵抗就直抵南京城郊】

……

大汉·明帝时期
“他们这……”

刘炟理解不了。

这居然都有投降的?

刘庄侧躺在软榻上,手里扇着户扇。

“你小子真傻假傻?”

“他们老朱家内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刘炟一下愣住了。

对啊……这就是一场内斗啊。

……

【在此以前,建文帝曾经把他的军队从北方召还,并纠集南京附近的新兵来保卫京师。】

【但是朝廷的政策直至最后一刻也没有定下来。】

【五月十一日被召回的齐泰和黄子澄力主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京师。】

【李景隆和茹瑞则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五月三十日,建文帝派李景隆和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穗到南京城外的龙潭,向朱棣提出议和。】

【他们回来报告说谈判失败。】

……

天幕上。

城门之下。

一队兵马鱼贯而入。

为首的辂亭后面竖有两面红旗。

左旗绣日月北斗,右旗绣燕字。

一身墨甲的朱棣面无表情。
他骑着战马。

向皇宫行驶而去。

……

【六月初三,李景隆和防守金川门的朱橞大开城门,迎朱棣入城。】

【徐辉祖等力战,败绩。】

【燕兵进入南京城,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最终以燕王的胜利而告结束。】

……

{哇……你这跳剧情跳的好快啊……}
{白沟河之战那是命运骨折点肯定细讲的,至于后面那些……白沟河一战明军精锐尽丧,往后的没什么意思。}
{我看作者就是怂了,查不动资料了。}
{以八百人起兵,以一隅对抗帝国。}
{短短四年时间,天翻地覆,拥有正义、名分、帝国财力和军事资源的建文帝败给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
{从表面上看,朱棣发动叛乱,大逆不道至极,人人得而诛之。}
{然而,天下大义的道义力量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
{如果没有利益做后盾,任何道德戒律都只能是空洞的口号。}
{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争夺,既不是民族之间的斗争,也不是整个社会范围内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只是老朱家的内部争斗。谁胜谁败,并不影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
{大臣们都明白得很,反正天下是老朱家的,只要主子姓朱就行。}
{至于普通老百姓,连你姓不姓朱他们都不关心,只要有碗饭吃就会称呼你万岁。}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用笔杆挠了挠头。

这大明自开国之君其就好像不太对劲。

朱允炆压根就不该削藩。

不说明朝藩王跟西汉诸侯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你又何必在老皇帝尸骨未寒时就火急火燎推翻旧政。

即使要削,拿朱元璋的名义发个遗诏,叫诸王奔丧,想怎么办还不是他朱允炆一句话的事情。

非得打仗还打输了。

李景隆是你亲戚,也是燕王亲戚啊。

“输叛贼手里和输真龙天子手里。”

“那意义可是大不一样啊。”

……

【至于建文帝……】

【《明太宗实录》是这样记载的:“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与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明史》则记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

{朱允炆大概率是放火烧宫逃了。}
{明史专家黄云眉教授曾在《明史考证》中引《马生龙凤凰台记事》}
{“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
{而南京太平门附近一家工厂在建新工厂楼时,也曾挖出了一段地道,地道的地方就在原来明皇宫的旁边。}
{地道高度大约在2.5米左右,宽度在2米左右,与史料记载基本相符。}
{毕竟,不管真死假死,朱棣对外都要一口咬定朱允炆死了,还得是自尽,只有这样才符合他的利益。}
{而且,万历皇帝也问过张居正,张居正回答说:此事国史中没有记载,但先朝的大臣口耳相传,说当年建文君化装成僧人,从皇宫密道出走了,此后云游四方,没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
{这个回答基本就代表明朝半官方的态度,就是说,朝廷基本承认朱允炆确实以僧人形象逃亡了,至于逃亡以后的事迹就不清楚了。}
……

大明·建文时期
奉天殿内一片死寂。

朱允炆灰头土脸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朱元璋则看着天幕唉声叹气。

将手里的木棍一扔,长叹一声。

“和尚……和尚……”

“你个蠢出升天的东西!”

“说!现在进行到哪了!”

朱允炆抬起头,擦了擦鼻血,低头嗫喏道:

“三。”

“二。”

“一。”

朱元璋都懵了。

随即就听一阵铠甲摩擦之声传来。

一道颇具威严的声音自背后响起。

“大侄子,许久未见,连面都不舍露一下吗?”

朱元璋又懵了一下,他低头看了看跪在面前的朱允炆。

龙袍。

又看了眼身上的衣服。

龙袍……

他瞬间明白了。

身后的朱棣看着眼前背对他的皇帝,心中是无以言表的骄傲。

自己将近重打了一边天下!
站在这里,才是自己的天命!

他紧盯着皇帝的背影,皇帝低下头,他怕了。

他蹲下……蹲下?
他捡起木棍做甚?打自己?也算有点朱家人的血性!
不过他准备木棍有什么用?脑子确实不好使。

皇帝握紧木棍,缓缓转身。

朱棣抬起头,上前一步。

皇帝渐渐扭头回望。

哼,我可是想指鼻大骂……

“爹?!!”

朱元璋拍着手中木棍,一步步上前。

脸上带着一抹狞笑:
“你认错人了,燕王!”

“咱是你大侄子啊!”

……

(本章完)
sitemap